不二心 > 游戏竞技 > 风流大宋 > 第256章 观北情

第256章 观北情(2 / 3)

所以,一帮子御史拿着沧州兵额的事情研究来研究去,也找不到可以下手的地方。

终于,在河北一带已经明确的旱灾与几乎不太可能避免的蝗灾苗头之下,有人认为自己终于抓住了秦刚的小辫子:

就在河北各地官府都在全力抢种春播作物之时,沧州居然公然下文:说是奉知州之命,要求所有的百姓放弃今年的春耕。

尽管大家的心里都极其明白,在这指令背后的真实道理是,一旦蝗灾起来,抢种多少的作物都将会是白干。但是这个时候,这些人便只会强调眼前所看到与听到的东西,直接给秦刚扣一顶“放弃抗灾自救”的大帽子,因为你看到了:他居然下令放弃春耕!

再之后,由于沧州百姓对于养鸭灭蝗的不理解与不信任,沧州大规模孵鸭的消息,也几经扭曲,传到京城之后,成了秦刚荒唐为政的新罪证与新罪名。

更重要的一点是,一方面是河北地区春暖冰融,此时已经不再是辽人出兵南下的最佳时节;另一方面的,辽国境内一样需要腾出足够的人力物力来应对旱情与蝗灾的影响,就算是不看重农耕只顾放牧的契丹人,牧场的草要是被蝗虫啃光了,牛羊马也得挨饿啊。所以原本已经压近边境的辽军兵马,在三月以后,开始逐渐往析津府以北回缩调防了。

对于朝堂里的那帮官僚来说,辽人南下的威胁逐渐消失,那么原先还顾忌着万一边境出现的战事情况,还指望着秦刚可以先去顶一波的意义与价值就不太大了。这个时候,能够把他弹劾下来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了。

无休止地内部斗争,这才是这帮官僚们觉得自己在朝堂中真正存在的意义吧!

只可惜,今天的天子,但却并非是只能坐听他们一面之词的少年官家。更不要说,在赵煦的手里,还有着一支大宋皇帝最为倚重的消息来源:走马承受。

担任各地走马承受的宦官,则不同于那帮官僚走狗,由于皇帝是他们唯一的效忠对象,所以他们的胆子要大上许多。

就拿在沧州的这位走马来说,他不仅人就在沧州城内,亲眼目睹了这两三个月来城里的各种变化与具体事情的发展情况,甚至他还敢随同新沧军的换防队伍去过小南河寨走一趟。

通过这名走马的报告,赵煦的手上,掌握着比那些御史道听途说来要详细得多、也更准确得多的信息。

所以,在看到那一份份空口白牙、颠倒黑白的对秦刚的弹章,赵煦一时之间,竟然会有点想发笑的感觉了。

虽然在沧州走马的报告中,一切都是尽可能地站在中间立场上,既没有表现出对于秦刚行为的诋毁、也没有任何的褒奖之辞。但是,就从赵煦自己直接看到的这些字眼来说,他却是看到了秦刚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认真与不易。

很简单的道理,如今这满朝的文武,几乎没有一个是秦刚的后台或靠山。就说这些弹劾的奏章,虽然现在还没有到了那种群起响应、纷纷落井下石的阶段,但就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他说上一两句,这便证实了秦刚的孤臣身份,也是他赵煦所希望并信赖的孤臣。

孤臣既然如此地艰难,那就需要天子的明辨与袒护:这些弹章,他全部都留中了。

不仅仅留中,他还让侍从把它们单独挑出来并专门放在了一边。

因为出于对秦刚天然的信心,他丝毫不会怀疑类似于“孵鸭灭蝗”这种方法的可行性,之所以要把这些弹章挑出来,他就是想要等到沧州灭蝗行动的捷报传来之时,便可以在大朝会上,把这些弹章狠狠地甩在这帮言官的脸上,再任由政事堂的相公们,把他们随意发配到哪个犄角旮旯里再去历练几年。

而章惇在这件事情里的态度,倒是稍稍让他有一点放心。

毕竟嘛,当朝的宰相,无论是眼界、涵养、还是为政的经验,都不太可能于当下就表示出什么明显立场的看法。

即使是这些弹章都是出自于他的默许、甚至是纵容,但赵煦宁可把这种态度看成是一种试探,试探皇帝对秦刚的包容性、试探秦刚做这些事情的背后有无后着。

章惇能分出精力来对付秦刚,这本身就是小皇帝安排这枚棋子的目的之一。

二月底,高阳关路安抚使司发来的例行奏章中,简略地提及了一起近期的事情:

小南河寨北界河,有海商船只误入,引流匪觊觎,高阳关路兵马副都总管、知沧州秦刚亲率边军驱逐,辽军无异动。

但是,关于这件事,沧州走马发来的消息则要详细得多,并且里面还有了诸多京城中人所不曾掌握的进一步详细情况。

据其走访调查,此次流匪成份复杂,其中不乏会有契丹人在内,因为事后安抚收容这些流匪的地方便在沧州东临海之地,似以契丹牧民为主,这是其一;

秦刚作为沧州本地主政官及高阳关路的兵马副都主管,只是为了驱逐流匪一事便亲自领兵上阵,此事自然值得深究。而且据多方打探,此次驱匪行动非常神秘,有人透露,战场中多有惊天霹雳之响、火光冲

最新小说: 求生:一发入魂,别人求生我度假 地府缉魂师 【名柯】我只是个普通人 爽文快穿:我以巴掌逆天改命! 四合院:从一年牢狱结束开始 万村知县:边城崛起定风云 我在大明攀登科技树 e4来凹凸 奥特,我和卡蜜拉一心同体 末日:最后的幸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