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二心 > 游戏竞技 > 风流大宋 > 第80章 出学刊

第80章 出学刊(2 / 3)

有合适的实验来证明他们不存在之前,我们不应该强迫大家认为它是假的。”秦刚的这句话显然出乎了大家的意料,尤其是经义班的学生颇有些得意,但随后的话也引起他们的深思,“但是,同样我们也暂时找不到证明雷公电母存在的明确实验证明。所以,这样的一种说法,我们是否可以把它搁置起来?”

秦刚的这套逻辑厉害之处在于,他首先抛给你一个甜头,用他的前提给你一个有利的结论——因为没有实验证明雷公电母不存在,所以不应该否定它们——你是不是很认同?

如果你认同了这个结论,其实就相当于你认同了这个前提:所有结论必须要有实验结果的证明。所以,接下来的另一个结论就理所当然了——同样没有实验证明雷公电母存在,所以也无法肯定它们了吧?

而这点,恰恰是格致学所倡导的“以实验佐证所有观点”的根本目的。

所以表面上看来,这次对旧有的神话传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退让,实际上,却是秦刚再一次地在书院中、在所有的学生心目里的花园中,深深地种下了一颗“用科学实验来检验一切”的小种子,期待在不远的将来能够盛放出各种不一样的花朵。

秦刚在书院停留了仅仅三四天的时间,便让这里的学习气象焕然一新,不仅让格致班的学生一扫多日积累的种种困惑情绪,更是让书院里所有的学生都有了别样的学习目标。

乔襄文与其他一众的书院老师更是对这位年轻的教授有了新的认识。

书院最后一进的庭院,正好临于穿镇而过的子婴河边,院中一株种植了已有几十年的老槐树,树冠甚伟,白天能遮出大片的树荫,树下置了一套石桌石凳。

这一日晚上,乔襄文便在这里设下酒席,安排当下书院的各位老师与秦刚一同把酒言欢。

袁嘉是与秦刚最为熟悉的,他率先敬酒:“秦教授已是我高邮军今年解试的解元,想必不久之后就要去京城参加省试,袁嘉我在这里,谨代表书院的诸位夫子,祝秦教授此去能够金榜题名、高中状元!为我高邮文坛更添一段佳话。”

其他老师也是纷纷跟上祝贺。

秦刚也知这此都是场面上的客气话,如同新年时,不论穷人富户,见面都要互祝几声“恭喜发财”一般。

“秦宣义年少有为,见识非凡。”开口的这位张夫子是临泽镇上有名的儒士,而他称呼秦刚的官名却不是教授,可能代表了他内心的一些想法,“这几日带给书院的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。只可惜如秦宣义不日就将启程入京赶考。假使过一段时间后,尤其是这格致学再次遇上如前些日子的情况,又该如何解决呢?”

张夫子提出的问题,其实也是乔襄文心中最为关切的,所以他也十分在意秦刚的回答。

秦刚点点头说道:“张夫子所言甚是。我虽一直早就提倡过在格致学研究探讨的过程中,遵循老师与学生‘共同进步’的方式方法,但的确还是需要有更为妥帖的保证手段。其实这世间,研究格致大道的智者贤人甚多,只是天下之广,又或他们各有自己重要的事情,难以来我菱川就任。就如前些日子我在扬州所拜访过的知州苏观文,便是世间难得的格致大家。”

这番话说完,见在场各人都甚是赞同后,秦刚便讲出了自己的一个想法:“以菱川书院当下的条件与基础,邀请这些名士来教学并不现实,但是,假如我们来创办一份……学刊……也就是约定差不多的时间里就要出一期的学问书刊,比如说,一个月,或者两个月。在这份学刊上,一是可以去邀请这些名士大家,撰写他们各自擅长的研究成果,让学生们可以从中揣摩研习;二是可以汇总在学生中普遍有的疑问难题,向所有人征求答案与思路;三也可以刊登书院自己的研究成果。有此学刊,不能说是完全解决张夫子提出的问题,但至少也是有了一定的改善之效。”

所谓“学刊”一词,虽然从未听过,但是听秦刚稍作解释后,众人也能理解。

乔襄文略一思考便道:“这也是个好办法。只是这学刊的刻印成本不是一个小数目。”

袁嘉倒是有了计较:“可以先试行起来,前面的几期需要的不多,十份、二十份的话,让书院的学生手工誊写即可。倘若学刊有了名气,需要的份数多起来了,再去考虑刻印。”

秦刚觉得袁嘉的这个建议倒也务实,道:“其实学刊的成本问题无须过于担心。此事既然是我所提,其运行成本便由我来提供解决。倒是每一期所需刊登发表的内容、邀请名士大家、审核校对的工作,都是需要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。”

于是,在众人兴奋的讨论与商议之中,《菱川格致学刊》的第一期内容也基本上议出了一个大概:

首先是在大家都不甚了解格致研究文章的写法与要点时,可以适当推荐一些名家之作。秦刚便推荐,首期学刊可以登一篇苏轼于元丰七年写就的考察性游记《石钟山记》,该文结构独特、行文曲折、而且用语修饰皆是十分巧妙,此提议也甚得张夫子等人的认同。

最新小说: 【名柯】我只是个普通人 末日:最后的幸福 奥特,我和卡蜜拉一心同体 万村知县:边城崛起定风云 爽文快穿:我以巴掌逆天改命! 求生:一发入魂,别人求生我度假 地府缉魂师 四合院:从一年牢狱结束开始 我在大明攀登科技树 e4来凹凸